背诵数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23 23:16:16 / 个人分类:人物志
数学在一般地教学中是不主张死记硬背的,大多数老师认为数学需要理解记忆,而背诵或者死记硬背只是语文、历史、政治之类的学习方法。
但在上高四的那年,这个习惯认识被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所颠覆。
而且在他的背诵数学的指导下,我的数学成绩竟然迅速提升,在那个寒冷的期末我开始惊异于自己的变化,原来解题时的恐惧和无从下手的感觉没有了,冷静分析直到最后正确给出答案几乎是成了那个学期补习的直接收获,当然还有同时提高的理化成绩。
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着高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情形: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第一次远离家门到镇上补习遭遇到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生活问题,何况复读总让人有一种羞愧的自卑,这使我在教室无法安下心来,按理补习需要更集中的精神投入。
沉闷的雨天,沉闷的教室,也许大家有一样的心态彼此很少张口交流,这时高老师进来了,他只拿着当年的高考试卷和答案的册子以及代数教材。
他放下手中雨伞,把书本放在讲桌上,然后开始在教室巡视,等转了两圈回到讲桌上,才开口了。我对这位本埠著名的数学教师是日前听说过的,和其他同学一样急切的想知道他对我们这将来的一年到底有什么策略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说,刚才发现许多同学拿着各种“精编、详解”,以后跟我学习,你的这些东西赶紧扔掉,只要按我的方法学,明年你至少能从这儿把铺盖卷到师专去。
什么方法呢?他解释到,就背(诵)这个本子,他举起代数教材。
现在呢,我们来先回顾今年的高考题,请大家把试题翻开,再翻开代数的第(?)页,我们看第一道题,… …
老先生有浓重的陕西口音,再加上他有些诙谐的语气让人有点忍俊不禁。但这第一次课确实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老先生的背诵数学的观念第一次给人一种亲切的和持久的影响力。总结起来,他的教学逻辑是:
1 结合教材讲解高考题:指明高考题的万变不离的“本”并着意点出大多数人的失误是基础概念不扎实和盲目的题海战;
2 分析了高考题:80%的题是基础性的,20%的是为重点院校选拔学生;
3 指出了常犯错误:
(1) 基础不扎实;(2)作题没有策略;
基础不扎实导致在解题过程概念混淆、公式记错用错;后者则在考试中着眼于高分题,结果可能浪费了时间还做不对,反而造成把本该会做的题做错。
基于以上分析,他一再强调:1要好好的背着念象背语文课文一样的背,即使不理解也要准确的记牢。打好基础;
2 对会做的题保证必须做对,这时他又强调不急于动笔作题,而是先认真审题,包括选择题的选项,有时甚至不必演算就可看出正确答案;
3 对大分的题,要依据所学一步一步按题杆要求做下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最后他说,只要你按这些要求把常规性题做好,大题甚至可以放弃,你都可以上一个好大学,假如每一门都考80分。
老先生的第一节课也许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用,这让我回想自己考试的时候竟忘记三角公式到最后紧张到手足无措的情形。后来对高老先生的敬意就和自己的成绩一样迅速提升。
其实老先生的这些方法不独对数学而言,对着眼如何提高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我相信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最好证明也许就是我们那个理科补习班几乎90%的人上了大学。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