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胜景龟凤山
□ 尤九成
一天,吃完午饭后,妹提出一同到龟凤山去转转,一家人欣然应允,遂偕同父亲,约了亲朋驱车,一起前往龟凤山云光寺游览。
车从麦积城区出发,由马跑泉镇崖湾村桥头拐入大江河沟,经甘泉镇大江峪高家庄、包家沟、文家庄、赵家河、阳湾等村,向西南方向到达甘泉镇归凤村。原先“之”字形盘山小道已修建为一条水泥公路,从山麓蜿蜒盘旋伸展向山腰,直达龟凤山峰顶。下车后,隔着一条幽深的沟谷,远远望见松柏覆盖的一处峰巅上,殿宇雄踞峰头,那便是龟凤山云光寺了。
云光寺在龟凤山峰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雄伟,甚为壮观。路边松柏掩映,绿树成荫,层层叠叠,直通峰顶,与云光寺金碧辉煌的殿宇及湛蓝的天宇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画,真是美极了。
龟凤山在甘泉镇西,位于永川河支流上游,为齐寿山支脉,与秦州区皂郊镇太阳山森林公园毗邻相望,不远处有卧牛山、太阳山、龙咀山、云雾山等山环峙,为大江峪与谢家河分水岭。因其山主脉两翼弧形伸展宛若凤凰展翅,中间峭立山峰如同龟首昂然耸立,故称为“龟凤山”,为古秦州风景名胜之一。
龟凤山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海拔1677米,从山麓至山巅高度400米。其山东、北、西三面直立如削,坡度均在80度以上,人不能上,唯南边峰腰有一条约10米的山脊,与凤山腹部连接。凤山蜿蜒环抱龟山,似金凤展翅,东西二山如双翼,极为险峻,无路可攀。凤山与龟峰若连若离,其状若环若抱,真可谓天造地设,巧夺天工。西边山峰四棱直立,似钟,名钟山。峰下有危崖,遍生翠柏,风动柏涛,哗哗作响,故名柏响崖。崖下有神仙洞,极幽深。东山峰顶浑圆平坦,似鼓,名鼓山。山下有香泉,当地人称“九眼泉”,九个泉眼冒出的地下水成为大江峪河水之源。龟峰山麓,两根长长石柱傲然横卧谷口,当地人称石门坎。左右两谷潺潺流水,曲折萦绕,汇聚于大江峪,更增添了龟凤山的幽趣。旧时,从龟峰北部山脚,沿林荫辟一条“之”字形小径,盘绕十八弯可通禅院,小径铺设为千级台阶,沿台阶拾级而上可直达峰顶寺院。穿行于步道中,可以尽情欣赏山野美景。
龟山山顶颇似龟背,有约面积1500平方米的平台地,云光寺就建在龟山山脊“龟背”之上,西临钟山,东临鼓山,北接大江沟。
龟凤山云光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为皇家寺院,据传比麦积山石窟还要早10年。寺院保存有明代嘉靖甲寅年(1554年)秋月所制一块匾额,上书“云光寺”三字,落款为“肃宗世子”。当地民众相传,明肃王曾于其寺求嗣,其世子曾挈眷避乱于此。结合民国《天水县志》记载,可以断定,龟凤山云光寺在明嘉靖年间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寺院了。早期建筑历经战乱已毁,各朝代均有维修重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民间集资在原址重建。
与亲友一同缓步沿山脊石阶拾级而上,左侧为松柏掩映的万丈幽谷,右侧台阶下方建有五观堂及僧人、居士客房。登上顶端,就来到大雄宝殿殿后。站在此地,极目远眺,山峦叠翠,景色宜人。新建云光寺坐南朝北,与原云光寺坐向正好相反,由大雄宝殿、睡佛殿、财神殿、文殊殿、观音殿、韦陀护法殿、钟楼、鼓楼、五观堂及客房组成,为一四合院式藏传佛教文化建筑群。云光寺庙会农历四月初四,为文殊菩萨诞辰,俗称龟凤山“香花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四至四月初八,四方百姓、八方信士齐朝圣地拜佛诵经,祈福吉祥平安。
龟凤山,一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陇右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