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玉兰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泉镇甘泉寺内,甘泉寺原名“太平寺”,因寺内有一眼醇香的泉水,也叫“甘泉寺”。
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载:“马跑泉东南二十里为甘泉寺镇,有甘泉寺,泉在寺中厦下,一名春晓泉”。又记:“佛殿中有泉涌出”,“东流入永川,甘水极盛,旱不竭,冬不冻,土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号甘泉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曾游其寺,赋《太平寺泉眼》诗篇,赞曰:“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木兰科 木兰属 树龄:1240年
此二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甘泉乡玉兰村太平寺。两树相距5米,俗名"双玉兰",系唐代所植。每年春分前后,未叶先花,千枝万蕊,满树雪色,端庄素雅。1954年,齐白石老人在95岁高龄时,曾题定写“双玉兰堂”匾额。1959年邑人邓宝珊特邀吴鸿宾先生各为双玉兰堂题诗一首。
邓先生吟:
林泉绚丽新歌颂,双玉兰开到处春。
吴先生曰:
三月艳阳天,和风绽玉兰。
指书齐白石,题双玉兰堂。
举世已稀有,蔚为国家光。
在玉兰古树左侧的殿宇上挂着国画大师齐白石书写的“双玉兰堂”匾额。白石老人怎么会为这小小的太平寺题写匾额呢?薛林荣给记者讲了其中的缘故:
1954年左右,天水知名学者冯国瑞先生陪同一些专家赴天水麦积山考察,中途住宿在甘泉,顺便去太平寺院内看这两株高大、挺拔、繁茂的玉兰树,经同行的古树专家考识,此玉兰已有1200余年树龄。冯先生便萌生了在此修建杜甫纪念堂的想法。回兰州后,冯国瑞先生找到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建议:太平寺是杜甫流寓的地方,而玉兰树不仅西北罕见,就是在全国,像这样有1200多年树龄的也不多见,请省长为玉兰生处题“双玉兰堂”。对于冯国瑞的建议,邓宝珊表示赞同。后来由于诸多变故,邓将军转请齐白石老人题写的“双玉兰堂”几经辗转,直到1959年才送达天水,“双玉兰堂”由此得名。
《杜甫行吟图》由于齐白石老人的仙逝而落空,冯先生便让儿子安石画了一张《杜甫行吟图》。邓宝珊撰写楹联云:万丈光芒传老杜,双柯磊落得芳兰。此联后与“双玉兰堂”匾额同挂于太平寺玉兰树后的殿门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