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纳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1-02-03 09:03:40 / 个人分类:散文
惆怅纳兰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纳兰容若
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55年1月9日),天降大雪,琼花碎玉中,纳兰容若坠入人间。
谁也想不到,花团锦簇,钟鸣鼎食之家,会供养出人间惆怅客,天下第一伤心人。
惆怅自何处?惆怅自帝王的御阶下。
容若,17岁入国子监,18岁中举,19岁会试及第,22岁,中进士二甲第七名,被康熙钦点为御前侍卫,后升二等,再升一等,英俊的少年军官,随驾南巡北狩,游历四方,近十年矣。
此时,权势熏天的纳兰家族,真如烈火烹油。容若之父纳兰明珠,乃当朝首辅宰相,人呼“明相”。
容若升任带刀侍卫的最初几年,正值三藩之乱,朝廷在湖广用兵频繁,将士久戍不得归,心多怨气。容若虽未直面战场,但是,战地荒凉,残阳似血,征人如蚁,今夕不知何夕。当厮杀归来的将军独自擦拭兵刃时,“青磷点点欲黄昏,折铁难消战血痕。”(《记征人语》)鬼火闪烁,寒风呜咽,天地无语,容若心伤。
容若出身贵胄,但是天生悲悯,视角是平民化的,他对无休止的征战深感厌恶,对满目疮痍的山河满怀怜惜。“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山海关》)这样极富质感的诗句,绝非三尺书斋的文人能够写就。
巡视边疆,慰问前线,开阔了容若的格局,也让敏感的词人心生苍凉,白发未及覆盖双鬓,心境已然一片缟素。
康熙二十年,容若奉命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容若此行,不是随从,而是主帅。“西风千万骑,飒沓向阴山。”(《塞外示同行者》)此一时期的容若,完全是一员悍将的形象,没有丝毫文弱之气。也许是白山黑水的雄阔苍茫,也许是大漠孤烟的寂寞旷远,让雕梁画栋中长大的容若饱览异域风光的同时,也瞬间激活了他草原后代的基因。没有御前的小心谨慎,没有克制隐忍的自我约束,容若纵马驰骋,指点江山,这是他与马背上的先祖距离最近的一次。
呼啸的北风卷起他的大氅,翱翔的雄鹰展开强劲的翅膀,容若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一身野气,满目星辰。他突然发现,那个被宫墙皇苑禁锢多年的容若,那个在清规戒律中循规蹈矩的人人,距离自己那么遥远,眼前这个饮冰卧雪,篝火野炊的容若,才是真正的自己。
当容若再次踏进紫禁城,当身后的宫门沉重落锁时,容若的心一点点下沉,就像挣扎在皇城上空的落日,弹跳着,最终,还是沦落了。
紫禁城内,一片漆黑。
惆怅自何处?惆怅自奴仆如云的侯门里。
容若祖父尼雅汉征战有功,被授骑都尉世职。至父亲明珠,家族显赫直达巅峰。明府庄园占地200余亩,东西长650余米,南北宽210余米,分布有花园、马场、车库、井台、戏楼及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数十处,百十户人家住在明府,俨然一处村落,为家族守墓者就有40余户。
事实上,容若出生时,明珠尚未发迹,自从容若这个小福星降世,明珠扶摇直上,迅速升迁为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直至宰相。根红苗正的满族正黄旗子弟纳兰容若,衔珠含玉。什刹海边最繁华的地带,因为明府坐镇,市井烟火中又隐含着威仪。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生查子·散帙坐凝尘》)一茶一饼都有雅名美形,一棋一鸟尽显悠闲自在,万事有人操持,容若有大把的时间风花雪月,有无边的闲情遐想烂漫。
这是表象。
明珠曾经名噪一时,权倾朝野,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他在裁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等重大事件中都起了关键作用。作为封建权臣,他也不可避免的陷入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的荣辱旋涡。容若病逝三年之后,明珠也被康熙抄家罢相。
大雪之夜出生的容若,纷纷扬扬的世外琼瑶给了他冰雪聪明的天赋异禀,也令他以冰为骨,以雪为肌,玲珑剔透,不染尘埃。
天才早慧。明府里进进出出的乌纱官帽,青呢小轿,烛光下闪闪烁烁的交易耳语,各种权谋倾轧,无数运筹平衡,耳濡目染,尘埃纷落,浸染了少年的白衣。
杏花天影里,容若枯坐。粉瓣如雨,掸衣而落,少年在心里轻叹:什么时候,尘埃也能如斯而落?他低了头,看一袭白衣,味觉浊气扑鼻。解衣而褪,唯留花香在肩,容若得以片刻心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明珠是慈父,也是上司,容若的苦闷,说不得,一说就是错。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好事近》)昔年繁华,早已凋残,碑石生满苔藓,题字都难辨认。那兴亡天下的历史古迹,都如这十三陵下的残阳,纵有万般风光,不过几方坟冢。
不知明珠看到儿子此作,是作何感想?可怜明珠一生算计,倒不如少年容若看得明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万般惆怅,父子难言,唯有诉诸笔端。
惆怅自何处?惆怅自少年夫妻的罗帐里。
康熙十三年(1674年),容若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仅仅三年,卢氏死于难产,容若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
卢氏并非容若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
容若行走人间三十一载,有四个女人曾经陪他一程。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容若与表妹的故事有些俗套:青梅竹马,私定终身。母亲反对,表妹入宫。得选皇妃,吞金而亡。这样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很多话本小说中都有,不同的只是当事人的表达方式。这等事体,若是落在一般人身上,纵是心中万千滋味,也多在心里咀嚼。容若是才子,才子有才子的表达,并且,一经他的笔墨,便成为千百年间无数同命人共同的心声。
用一段感情,疗治另一段感情,这一点,容若和普通人一样。妥协也好,移情也罢,他终究还是接受了父母之命,与卢氏开始了婚姻生活。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画堂春》)20岁的容若,18岁的卢氏,小白杨一般清新的少年夫妻,缘分只有三年,对此三年的祭奠拼尽了容若的余生,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减字木兰花》)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浣溪沙》)
……
世间为情苦者何其多,能以点滴笔墨道尽者,唯此一人。
每个人心底埋着一座坟,容若替他们立了碑。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点绛唇》)这是容若在续娶官氏之后的词作。容若多情,但也须是遇到对的人,对那错了的人,容若堪称绝情。此词一出,不知官氏如何自处?任她再木讷无趣,也不会读不出弦外之音:初弦,自然是指死去的卢氏,下弦就是官氏了。
新人何如旧人好?容若念旧,当然是因为旧人的知心知意。至于新人,也许是颜值不堪,也许是灵性不足,总之吧,容若心里是伤感的,是不满足的。
才子对女人的要求,想必是精神上的和谐更要紧些,她须得有足够的才情来回应才子的索求,他须得有敏感的内心来捕捉才子的阴晴,如果她也能填词作赋,吟诗抚琴,那就是才子的最佳拍档了。显然,官氏无法抵达。
官氏之外,侧室颜氏,几乎可以忽略,容若甚至都不曾为她留下只字片言。
“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 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拼却红颜瘦。”江南名妓沈宛的出现,适时填补了容若心底的留白。这首沈宛自谱的《长命女》,虽然模仿的痕迹很浓,但其“拼却红颜瘦”的不管不顾,一往情深却令容若心动。与家中两位端庄无趣中规中矩的夫人相较,沈宛的灵动妩媚,热烈缠绵击中了容若的软肋,何况,沈宛还能与他诗词唱和,在他这个名满天下的大词人面前班门弄斧,娇俏可爱,更让容若心疼。
“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唼苹花绿满塘。”(《南乡子》)容若深陷其中,自甘沉沦。
以容若的身份,迎娶汉族歌女难于上青天,所以他们的爱巢只能筑于明府之外,沈宛也始终未得纳兰家族认可。
美好的日子转瞬即逝,不过半年,容若病逝,一段痴缠烟消云散。
惆怅自何处?惆怅自友人聚散的杯酒间。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渌水亭》)容若占尽人间风光,有财力,有权力,有心力,所以,他在傍水之侧修建了一处渌水亭,专为雅聚之地,常年环绕的朋友熙来攘往,不输“平原君食客三千”之势,这也是他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重要所在。
容若一生所交,多为汉族文人,如明末清初“词家三绝” 顾贞观、朱彝尊和陈维崧,还有秦松龄、严绳孙、姜宸英以及与容若和顾贞观并称“京华三绝”的曹贞吉等,尤其是对于顾贞观,容若曾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金缕曲》)这样热烈的表达。
顾贞观与容若最初的关系是师生。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成为容若的家塾教师。二人对诗词有着同样的热爱和悟性,常有惊喜的唱和,于是成为忘年之交。后来二人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顾贞观生性狷介,但有侠义之气,多遭排挤,终至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顾贞观是容若的一面镜子,容若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二人惺惺相惜,全情投入。
顾贞观的多舛坎坷,经历曲折,让善感悲悯的容若了解到宫墙之外的冷暖寒凉,世态人情,顾的气质沉郁悲情,他深刻的影响了容若。
容若病逝后的第二年,顾贞观回到家乡无锡,从此隐世不出,专意整理容若诗稿。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容若)。
朋友间的联句,以容若“人生别易会常难”收束,这也是容若对于友情,对于人生的理解,其中悲凉,容若终生无法排解。
惆怅自何处?惆怅自没有出口的热血
每个人降生时自带密码,这是彼此区别的符号,神秘而唯一。绝大多数人,终生未解,在混沌中随波逐流,糊里糊涂过完一生,他们拥有平庸俗常的快乐。极个别人,他们洞晓秘密,与生俱来的具备破译能力,所以,他们愿意尽情尽兴释放出更纯粹、更真实的自己,也因此,他们卓尔不群,与常人有着天然的距离。他们在高处,孤独而骄傲,他们往往需要承受误解、流言,甚至攻击、伤害,但是,世间那超脱于世俗之上的财富,恰恰由他们创造,他们就是天才。比如容若。
天才的创造力是一把火,在带给世界光明的同时,毁灭了自己。天才的灵魂就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雪花,玲珑剔透,若隐若现,常人休想抓住他,哪怕只是走近,雪花也会在呼吸之间腾飞,直至消失。最幸运的常人,也不过只是指尖轻触,然而,就在指尖与雪花轻触的一瞬,雪花就化作无形,这是天才的选择:要么自由,要么粉碎。比如容若。
纳兰容若,这个无尘的名字,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受用的,容若让这个名字获得永生,足矣。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