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镇,那一段红色的记忆
新阳镇,那一段红色的记忆
沿着凤凰山脚下狭窄坎坷的土路赶往渭河。
1935年8月11日,红二十五军在韩家湾击溃国民党甘肃省交通部队后,并未恋战,立即翻越绵延几十公里的凤凰山,向新阳镇挺进,在这里,湍急的渭河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1935年8月11日,红二十五军在韩家湾击溃国民党甘肃省交通部队后,并未恋战,立即翻越绵延几十公里的凤凰山,向新阳镇挺进,在这里,湍急的渭河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地点: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渭河岸边
关键词:飞渡渭河
关键词:飞渡渭河
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上,流淌的渭河水为这个缺少雨水的干燥地域带来了一丝灵动。在新阳渭河公路大桥桥头,记者看到石碑上这样一句介绍该桥的话:“此桥长269。54米,宽6米,结束了两岸人民千百年望河兴叹的历史……”建桥时间是2001年5月。
70年的前的8月11日,红二十五军来到渭河边时,水流湍急的渭河上别说桥,连小船也只有一只。在眼前河水并不宽阔的河岸,记者见到了四五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徐海东的红军部队”,他们的记忆非常清晰——
“红军是从凤凰山过来的,我当时还是个娃娃,看到他们还以为要打老百姓,就吓跑了。”
70年的前的8月11日,红二十五军来到渭河边时,水流湍急的渭河上别说桥,连小船也只有一只。在眼前河水并不宽阔的河岸,记者见到了四五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徐海东的红军部队”,他们的记忆非常清晰——
“红军是从凤凰山过来的,我当时还是个娃娃,看到他们还以为要打老百姓,就吓跑了。”
79岁的雷思谦老人乐呵呵地说,后来听说红军对老百姓很亲切,又从山窝里跑出来,但这时红军已经渡河走远了。
而新阳镇85岁的姬同老人却亲眼目睹了红军对群众的好和飞渡渭河的情景:“当时有10个小红军在我家歇息,他们刚躺下就喊着浑身疼。
而新阳镇85岁的姬同老人却亲眼目睹了红军对群众的好和飞渡渭河的情景:“当时有10个小红军在我家歇息,他们刚躺下就喊着浑身疼。
年龄大点的人支锅做饭,井里的水不够就从河里打水吃,艰苦得很。他们吃了我家的馍馍,临走时还丢给我们几个铜板,可好了……”
老人说,当年红军在新阳镇待的时间不长,当天就过河了,“我记得红军有7个女战士,她们是坐着小船走的,其他人在河岸两边拉了条粗绳子,拽着绳飞过去了,哎呀,英勇得很哩。”
“红军到新阳渡渭河前,还打了一个小胜仗呢。”
“红军到新阳渡渭河前,还打了一个小胜仗呢。”
80岁的王作人老人说,红军刚落脚新阳,就摧毁了地方民团,镇压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部秘书温庭杰和保甲编查员、联保主任等5个人,“敌人不禁打,没过一个小时他们就全缴械投降了。”
据老人们讲,当时渭河岸边没有树木,红军就在岸上打了个木桩,用石头压下面固定住,又在对岸的山上嵌了个木桩,把绳子绑在木头上,一个一个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掉下去。
记者眼前的渭河河床很宽,但水量不大,许多小孩子见到采访车纷纷跑过来看热闹。岸边王家庄村一个叫柴霞的9岁小姑娘说:“我也知道红军哩,听爷爷说的,他们可厉害了。”柴霞扑闪着亮亮的双眼,认真地说,爷爷经常叮嘱她,现在的好日子是当年红军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先辈。
据老人们讲,当时渭河岸边没有树木,红军就在岸上打了个木桩,用石头压下面固定住,又在对岸的山上嵌了个木桩,把绳子绑在木头上,一个一个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掉下去。
记者眼前的渭河河床很宽,但水量不大,许多小孩子见到采访车纷纷跑过来看热闹。岸边王家庄村一个叫柴霞的9岁小姑娘说:“我也知道红军哩,听爷爷说的,他们可厉害了。”柴霞扑闪着亮亮的双眼,认真地说,爷爷经常叮嘱她,现在的好日子是当年红军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先辈。
红二十五军神速西进,敌人为之震惊。蒋介石曾接连发出五道电令,要求于天水、成县以东渭水以南地区”,将红二十五军“聚而歼之”。但红二十五军的行动,使得敌人的计划成为泡影。1935年8月11日,红二十五军飞渡渭河后,经千户、西川一线直插秦安县城,开始了新的战斗。
告别渭河,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继续前进……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