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瞩目的新的休闲之地弘文园开园了,我走在绿树成荫,鲜花簇拥的小路上感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23岁时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从黑龙江来到祖国大西北天水,投身到建设三线的事业中来。先生产,后生活,发扬老军工的创业精神,住在简易的楼房,工资微薄,没有奖金,抢建5206工程。利用原步校的教室,营房,食堂安装设备,培训新工人,老军工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在三线开花。缺少起吊设备,人拉肩扛,把半年的工作量,几个月完成。我虽然年轻但就担负刀具磨工,合金组长,带领大家开始了关键的工装会战。我一人就攻下关键刀具32种,为冲锋枪投产打胜第一仗。不讲金钱,无私奉献,这就是军工精神。
我漫步在弘文园岷山军工博物馆前,思绪回到了1974年八月的晚上,这里是枪管车间厂房,发生了火灾,厂房几十台专业设备就要毁于一旦。工人家属都自觉来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强拉设备,用洗脸的盆,小桶装水灭火,身上烧了,脸熏黑了,保住了设备。爱厂胜过生命,这就是老军工精神。现在正在建设军工博物馆不正是让军工精神永远继承下去吗。
由于国家军工布局调整,枪械需要量饱和,我们军转民开始了悲壮的历程。我们都是专业设备,干民品,都成了废铁。为了生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小到绞肉机,大到选矿设备,火柴机械数十种。基本处于连年亏损,没有上级弥补,资金流中断,工厂陷入困境。
我们是做抢的专业,我们试制生产56式,等几十种枪械,为国防事业做出骄人的成绩,为啥国家不管我们了。很多工人想不通,一家五六个都在工厂,工资发不出,连续七八年欠发工资,职工生活,医疗得不到保障,成了名副其实的三线军工苦菜花。
后来归了首钢,没有根本改变面貌,破产了,下岗了,靠转让土地,杯水车薪。工厂荒草丛生,厂房破败,靠出租土地过日子,工厂无主导产品,无资金,无市场,无技术,无市场,成了僵尸企业。债转股,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工厂沉重的历史负担,和工厂办社会的负担。
近两年,天水市领导果断决策,开发土地,招商引资,开发文化资源,建设百姓休闲生态公园,得到岷山人的支持。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创立步校,岷山,造币厂,农耕文化等博物馆,给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丰富的内涵,这是天水的历史,天水的骄傲,也是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岷山,我八千里路云和月奔你而来,青春热血献给了祖国军工事业,无怨无悔。对这工厂有深深的眷恋。建好弘文园,让几代人军工精神永存。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色彩。